惠州頭條 掌中惠州
東江輿情研究院 東江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研究院 東江云媒大數(shù)據研究院 惠州東江圖片社
東江品牌聯(lián)盟 粵港澳大灣區(qū)主流媒體聯(lián)盟 東籬俱樂部 超網新媒體公司 教育投資公司 報業(yè)印務公司 報業(yè)發(fā)行公司 新文創(chuàng)公司 惠報廣告公司 惠品匯 農產品展銷中心 文化藝術發(fā)展中心 惠州日報國旅 教育文化傳播公司 出版公司 天堃文化公司 迭代智能科技公司 惠州國畫院
演播廳 會議室
“你好,我是***公安局的民警”
“你的銀行卡涉嫌洗錢、詐騙”
“你的身份證異地使用”
“你涉嫌刑事犯罪被通緝了”
······
這是冒充公檢法詐騙典型的來電開場白
最近這種詐騙手段又出現(xiàn)了
近日
在公眾號后臺
小編就收到數(shù)位群眾私信求助稱
自己接到一個陌生好友申請
對方自稱是惠陽公安的辦案民警
告知其涉嫌一起案件
并威脅
讓其配合工作
如果這位群眾敢將拉黑
就立即到家中
逮捕該群眾
隨后
群眾對這位所謂的“張警官”表示懷疑
便在本公眾號后臺內
向小編私信咨詢經核實
分局不存在名叫“張阿和”的民警
警號也是錯誤的
惠陽區(qū)反詐中心民警表示,這是典型冒充公檢法電信網絡詐騙,請直接不予理會,不要提供任何個人信息,不要和陌生電話進行視頻連線,不要對任何賬戶進行資金轉賬。
公安機關是不會通過線上手段辦理案件的
請大家千萬不要相信
什么是冒充公檢法詐騙?
冒充公檢法詐騙是指詐騙分子冒充公安、檢察院、法院的工作人員,以被害人的銀行卡、社?、醫(yī)保卡等信用支付工具被冒用,或被害人身份信息泄露,涉嫌洗錢、販毒等犯罪,要求被害人配合調查,并發(fā)送虛假“通緝令”“逮捕令”等法律文書,使被害人陷入恐懼,再讓被害人進行“資金清查”或者將錢轉入公檢法指定“安全賬戶”,以自證清白,從而實施詐騙。
有模有樣的“傳喚通知書”和逼真的“警官證”
再加上各種罪名
出于對公檢法機關的信任
以及詐騙分子連番恐嚇、忽悠
很多人還真以為自己成了通緝犯
為了迫切地想證明清白
于是不加防范地
把自己銀行卡號、密碼甚至驗證碼都給了對方
結果只有一種:上當受騙!
冒充公檢法詐騙流程
1、冒充公檢法的開場
。1)來電自稱當?shù)毓簿置窬,告知受害人因身份信息泄露或曾經身份證遺失,被人冒用身份申領電話卡,涉及一起詐騙案件,需要配合外地警方調查。
(2)來電自稱社保局工作人員,告知受害人其社?ㄉ嫦酉村X,需要配合警方調查。
。3)來電自稱銀行工作人員,告知受害人其名下一張銀行卡涉嫌一起詐騙案件,需要配合警方調查。
。4)來電自稱快遞公司客服,告知受害人其郵寄的包裹里藏毒或者有違禁物品,被海關扣押了,需要配合警方調查。
2、電話轉接至“警方”
電話轉接至“辦案地公安局”,在電話中,“警察”不斷強調該案件涉密,不得向任何人透露信息,否則要對受害人實施拘留并凍結資產。
3、“通緝令”“警官證”齊上場
受害人添加“警察”QQ或微信,對方發(fā)來虛假的警官證和逮捕令或者通緝令等文書,使受害人陷入恐慌,進一步相信騙子的說法。
4、下載軟件配合“資金清查”
要求受害人下載指定軟件進行“資金清查”,讓其將所有錢轉入一個銀行卡內,并在軟件內填寫銀行卡號、密碼、驗證碼等。填寫完畢,受害人卡上的資金已被全部轉走,對方稱是轉至了“安全賬戶”。
冒充公檢法詐騙也衍生出了新的手段
不久前,某地的李女士突然接到自稱"某區(qū)公安局盧警官"的電話,稱其身份信息被盜用實施了電信詐騙,讓李女士使用視頻會議軟件開啟屏幕共享進行遠程核查,將名下資金匯入到自己的一張銀行卡內進行驗證資金,過程中并要求李女士對著屏幕做"點頭、眨眼"動作。"核查"結束后,李女士發(fā)現(xiàn)銀行卡內的3萬元全部通過"數(shù)字人民幣" APP 不翼而飛飛,意識到被騙。
注意!注意!
"屏幕共享"功能會把屏幕上顯示的內容
全部記錄下來,并同步讓對方看到!
不法分子會通過該功能獲取信息
登錄并注冊事主的網銀進行轉賬操作。
未經確認的情況:千萬不要隨意打開"屏幕共享"!
警方提醒
1.如遇詐騙,請及時報警求助,切勿病急亂投醫(yī)。
2.公檢法等機關絕不會采取電話、短信、微信、QQ等形式進行案件處理。
3.凡是通過網站或者APP出示的帶有“公檢法”的名稱標記的通緝令、拘捕令、警官證,都是詐騙!
4.公安機關在逮捕時,必須當面出示逮捕證,通過傳真、網絡發(fā)送的,都是詐騙!
5.公檢法等機關沒有所謂的“安全賬戶”、“驗資賬戶”,也不會要求個人進行轉錢操作。
6.個人的銀行賬戶密碼、短信驗證碼是個人賬戶資金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,切勿告訴他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