惠州頭條 掌中惠州
東江輿情研究院 東江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研究院 東江云媒大數據研究院 惠州東江圖片社
東江品牌聯盟 粵港澳大灣區(qū)主流媒體聯盟 東籬俱樂部 超網新媒體公司 教育投資公司 報業(yè)印務公司 報業(yè)發(fā)行公司 新文創(chuàng)公司 惠報廣告公司 惠品匯 農產品展銷中心 文化藝術發(fā)展中心 惠州日報國旅 教育文化傳播公司 出版公司 天堃文化公司 迭代智能科技公司 惠州國畫院
演播廳 會議室
原標題:
往昔種下讀者林 今朝回看綠意濃
惠州日報社開辟“讀者林”與讀者網友共同植綠護綠,為“綠美惠州”注入黨媒力量
春回大地,萬物復蘇。順著市區(qū)紅花湖景區(qū)綠道穿行,在綠道約17公里處附近的上坡拾級而上,在一棵棵樟樹的掩映下,一塊寫著“同心林”的牌匾很快映入眼簾。這里便是2013年惠州日報社開辟的《惠州日報》讀者林、《東江時報》讀者林和今日惠州網網友林。經過整整10年的生長,當年種下的樟樹、陰香、大葉紫薇變得高大挺拔、蒼翠欲滴,與紅花湖景區(qū)的美景相互映襯,形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。
在第45個植樹節(jié)到來之際,記者走訪了惠州日報社部分讀者林。記者在現場看到,往日讀者和網友種下的小樹苗已茁壯成長,最高的已有七八米,原先的荒山如今已披上綠衣,不少植樹點附近已成為游客們的“網紅打卡點”。
一直以來,惠州日報社是植綠、護綠的生力軍,除通過新聞報道倡導全民愛綠、植綠、護綠外,還以開辟讀者林等方式,讓讀者參與到植綠、護綠中來。從2006年起,惠州日報社先后在市東江樹木科技示范園、惠城區(qū)麒麟山、紅花湖景區(qū)、激流坑水庫等地開辟了讀者林、網友林。在每一片讀者林、網友林,報社均多次組織集體義務植樹、義務除草活動等,發(fā)動更多人成為惠州生態(tài)文明建設的實踐者,為助力“綠美惠州”建設注入黨媒力量。
《惠州日報》讀者林為紅花湖景區(qū)添新景。惠州日報記者朱金贊 攝
開辟讀者林,共添一分綠
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強調,要突出“綠美廣東”引領,高水平謀劃推進生態(tài)文明建設,努力探索新時代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廣東路徑。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,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,全面落實好綠美廣東大行動,協(xié)同推進降碳、減污、擴綠、增長,讓惠州人民生活在藍天白云下、鳥語花香中。
2006年,惠州日報社聯合市綠委、市林業(yè)局、市林科所等在市東江樹木科技示范園內開展捐種《惠州日報》讀者林活動;顒右唤洶l(fā)出,便得到社會各界的熱心支持與響應。從那時開始,惠州日報社便從未停下種綠、護綠的步伐。
2008年3月,《東江時報》在惠城區(qū)麒麟山上開辟讀者林;2013年,《惠州日報》、《東江時報》、今日惠州網在市區(qū)紅花湖景區(qū)開辟讀者林、網友林;2015年3月,在激流坑水庫開辟《東江時報》讀者林……惠州日報社的“綠色足跡”遍布惠州市區(qū),成為讀者和公眾心目中特別的“綠色品牌”。
“每次組織開展植樹等活動,招募消息一發(fā)布,名額很快就被搶光了!被葜萑請笊绻ぷ魅藛T龍生財介紹,惠州日報社公益植樹活動已深入人心,每當活動發(fā)出號召時,報名熱線便忙個不停,最多時有數百名讀者、網友共同參與。如2015年植樹節(jié)前,到激流坑水庫義務植樹的消息一發(fā)出,1個小時內名額便被搶光了。其中,有連續(xù)幾年參加活動的老面孔,也有來自各行各業(yè)的新面孔。
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2014年,位于市東江樹木科技示范園內的《惠州日報》讀者林被納入惠州植物園,成為植物園的一部分。該片讀者林占地50多畝,有30多種珍貴樹種。據惠州植物園工作人員介紹,因植物園建設需要,讀者林牌匾已拆除,但十幾年前種下的樹仍保留完好,納入園內管理養(yǎng)護后,樹木生長得更為健壯挺拔。
近年來,惠州日報社的“綠色步伐”仍未停下。2019年3月,報社組織《惠州日報·小惠同學》小讀者到市國有東江林場第三分場開展集體植樹活動。按計劃,今年3月,惠州日報社小記者俱樂部將聯合中廣核惠州核電有限公司、大亞灣區(qū)藍色海灣公益協(xié)會在太平嶺核電項目基地煙墩嶺種植紅樹林,重塑“海岸衛(wèi)士”生態(tài)屏障,為惠州添一抹綠。
市民在《惠州日報》讀者林附近景點打卡游玩。
忠實讀者義務植樹“年年見”
今年2月23日,《惠州日報》老讀者鐘國安再次來到紅花湖景區(qū)和激流坑水庫,回訪他當年參加植樹的讀者林!2020年之前的每次讀者林集體義務植樹活動,對我來說是‘年年見’!辩妵舱f,新冠疫情發(fā)生之前,他連續(xù)七八年參加了惠州日報社的公益植樹活動,他還曾帶女兒共同種樹,與家人共同認捐了8棵樹苗,“這既能為惠州綠化作點貢獻,又能為自己和家人送上祝福,很有意義!
在紅花湖綠道的山坡上,讀者、網友十年前種下的樹木已是層層疊翠,樟樹、紅花風鈴木、大葉紫薇……它們在這里深深扎根,綠色、紅色的葉子交相輝映。
據紅花湖景區(qū)園容管理部負責人李煥明介紹,這些小樹苗在剛種下的前幾年,工作人員都會精心撫育、施肥、除草,并在每年干旱季節(jié)嚴格做好森林防火工作,使其與紅花湖景區(qū)融為一體、互相映襯。
沿著激流坑水庫彩色跑道邊走邊看,鐘國安在路邊尋到了已褪色的“讀者林”標識牌。“前人栽樹,后人乘涼;葜萑請笊缫郧懊磕杲M織我們參與義務植樹,別有一番‘綠色情懷’。時隔多年再次回訪這里,看到往年種下的小樹苗如今已長成郁郁蔥蔥的大樹,我真的非常開心。我們每年堅持種樹,能為子孫后代留下一片生機盎然的森林,真的值!”鐘國安說,如有機會,他將邀請更多人上山再續(xù)綠緣,見證綠色巨變,共享綠色成果。
惠州日報社讀者林、網友林概況
2006年 惠州日報社聯合市綠委、市林業(yè)局、市林科所等在市東江樹木科技示范園內開展捐種《惠州日報》讀者林活動。
2008年 在市林業(yè)局大力支持下,惠州報業(yè)傳媒集團旗下《東江時報》在惠城區(qū)麒麟山上開辟讀者林。隨后的2009年、2010年,《東江時報》和今日惠州網數百名讀者、網友在《東江時報》讀者林開展義務植樹活動。
2013年 在市林業(yè)局支持下,惠州報業(yè)傳媒集團旗下《惠州日報》、《東江時報》、今日惠州網在市區(qū)紅花湖景區(qū)開辟《惠州日報》讀者林、《東江時報》讀者林、今日惠州網網友林。2014年繼續(xù)組織讀者、網友前往該地義務植樹。
2014年 位于市東江樹木科技示范園的《惠州日報》讀者林被納入惠州植物園,成為惠州植物園的一部分。該讀者林占地50多畝,有30多種珍貴樹種。
2014年3月底 惠州日報社“兩報一網”在位于紅花湖的讀者林、網友林開展除草和維護等志愿活動。
2015年3月 在全市市直機關義務植樹活動現場的激流坑水庫開辟《東江時報》讀者林。
2016年3月 《東江時報》讀者林再添新綠,近百名讀者、小記者和志愿者義務植樹800余棵。
2019年3月 惠州報業(yè)傳媒集團組織《惠州日報·小惠同學》小讀者到市國有東江林場第三分場開展集體植樹活動。
2023年3月 惠州日報社小記者俱樂部計劃聯合中廣核惠州核電有限公司、大亞灣區(qū)藍色海灣公益協(xié)會在太平嶺核電項目基地煙墩嶺種植紅樹林,以重塑“海岸衛(wèi)士”生態(tài)屏障,為惠州添一抹綠。
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游璇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