惠州頭條 掌中惠州
東江輿情研究院 東江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研究院 東江云媒大數(shù)據(jù)研究院 惠州東江圖片社
東江品牌聯(lián)盟 粵港澳大灣區(qū)主流媒體聯(lián)盟 東籬俱樂部 超網(wǎng)新媒體公司 教育投資公司 報業(yè)印務公司 報業(yè)發(fā)行公司 新文創(chuàng)公司 惠報廣告公司 惠品匯 農(nóng)產(chǎn)品展銷中心 文化藝術發(fā)展中心 惠州日報國旅 教育文化傳播公司 出版公司 天堃文化公司 迭代智能科技公司 惠州國畫院
演播廳 會議室
原標題:
致敬重復的力量!
惠州日報記者探訪市第六人民醫(yī)院護士群體
5232、1346、12337……這些看似平淡的數(shù)字,卻閃爍著“生命的光芒”。這是惠州市第六人民醫(yī)院護理工作者踏踏實實護理、日日夜夜陪伴患者的印證。
從呱呱墜地到抱恙入院,從急診流轉直至臨終關懷……南丁格爾之燈的光芒,照亮了你我的一生。三分治療,七分護理,護士這群平凡而偉大的生命守護者,穿梭在形形色色的患者之間,反復做著繁瑣的護理工作,值得被更多人銘記。
在第113個“5·12”國際護士節(jié)來臨之際,惠州日報記者走進惠州市第六人民醫(yī)院探訪了幾名護士,他們來自不同科室、有男有女,有從業(yè)三年的護理“新兵”,有堅守產(chǎn)房30多年的資深助產(chǎn)士……一個個普通人,以甘于奉獻、救死扶傷、勇于獻身的南丁格爾精神,在各自的崗位上成千上萬次重復著繁瑣又極為重要的工作,點亮了患者生命之光,托起一艘艘生命之舟。
因為心有信念,所以無悔堅守。在國際護士節(jié)到來之際,本報聚焦白衣天使推出專題報道,致敬了不起的他們!
杜海英在檢查孕婦身體狀況。
李文鳳在配藥。
李秀華給新生兒做檢查。
杜海英
在生命起點守護母嬰安康
一個孕婦,關乎兩條生命、三個家庭的幸福。
從業(yè)31年的杜海英,是市第六人民醫(yī)院產(chǎn)科一區(qū)護士長、副主任護師,見證了惠陽無數(shù)個家庭增添新成員的喜悅,每次看到一個個新生命誕生、聽到嬰兒響亮的啼聲,她眼里總是閃爍淚花。
助產(chǎn)士是守護母嬰安全的第一觀察者、“吹哨人”。十五年前的一天,杜海英值夜班,遇到一名剛分娩的產(chǎn)婦出現(xiàn)產(chǎn)后出血的危險跡象,憑借著職業(yè)的敏感,她及時做了相應護理,同時匯報護士長、醫(yī)生,通過及時發(fā)現(xiàn)處理、團隊協(xié)助搶救,最終這名產(chǎn)婦保住了子宮,病情也轉危為安。此后,兩人成了好友。
三十一年恍然若夢,杜海英從青澀的小護士成長為獨當一面的護士長。然而,她沒有停下學習的腳步,經(jīng)常自費參加學習,主動要求外出學習助產(chǎn)新理念、新技術,并帶回科室進行傳授。
杜海英帶領產(chǎn)房娘子軍在助產(chǎn)崗位開展了多項優(yōu)質(zhì)護理服務,減輕產(chǎn)婦對分娩的恐懼,同時給予家屬陪伴和支持,讓產(chǎn)婦感到被關愛和尊重。
“對于年輕人,我從人性化管理、人文關懷著手,幫助她們在團隊中找到自己的位置、體現(xiàn)自己的價值,增強她們的榮譽感、獲得感。”杜海英說,三年前,市第六人民醫(yī)院開設“助產(chǎn)士門診”,為孕產(chǎn)婦開展一對一全周期全流程產(chǎn)前、產(chǎn)后延伸護理服務,兩年前在全市率先實施會陰按摩技術,深受好評。
杜海英在今年召開的中國婦幼保健協(xié)會第十次助產(chǎn)士大會上,榮獲“2023年堅守產(chǎn)房工作30年及以上資深助產(chǎn)士”稱號。
杜海英每天忙碌并快樂著,她說,在生命起點守護母嬰安康,是使命,很幸福。
董麗霞給患者做透析治療。
黃玉翠在手術室忙碌。
熊春艷給病人輸液。
李秀華
“啞科”里當“臨時媽媽”很自豪
“寶寶的臉蛋都長圓啦,可能只有幾天就要回家啰!薄巴郏瑒e看你平時哭得很大聲,睡著了可是個安靜美男子!薄@是“臨時媽媽”與寶寶之間的柔情。
市第六人民醫(yī)院新生兒科護士長、主管護師李秀華就是其中一名“臨時媽媽”,25年的護理工作,近20年在新生兒科。新生兒科被稱作“啞科”,因為剛出生的患兒無法言語,且多為重癥或早產(chǎn),身體系統(tǒng)或器官發(fā)育不全,護士就要當起“臨時媽媽”,細心照料患兒。
每2~3小時喂一次奶,有的寶寶甚至要吃半個小時;每3小時換一次尿片;在床邊密切觀察病情變化……比起照料正常幼兒,照料患兒更費時間和精力,新生兒科的29名護士,24小時不間斷呵護,時常日夜顛倒,“白+黑”是常事。
李秀華特喜歡湊近一個個“保溫箱”,觀察新生兒的一舉一動。她說,這是女性本能,也是母性使然。從接到患兒開始,新生兒科就啟動“一人一鳥巢”精細化管理模式,快速為其搭建“生命通道”——開展PICC(經(jīng)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)處理,給予營養(yǎng)、藥物支持。
PICC不是普通的靜脈輸液,新生兒由于血管細小、皮膚組織薄嫩,有的早產(chǎn)兒皮膚更是薄如蟬翼、吹彈即破。李秀華早在10多年前就參加了PICC置管術培訓班并取得置管資質(zhì),練就了“神槍手”本領。
近年來,該科室不斷刷新記錄,創(chuàng)造孕26周、800克低體重早產(chǎn)兒的成功救治奇跡!案蛇@份工作,我感到很自豪,在醫(yī)護合作、家屬配合的前提下,將一個個新生命轉危為安,送出病房,所有的疲憊真的會瞬間消失。”李秀華說,不辜負生命的重托,不辜負家屬的信任,自己將繼續(xù)帶領姐妹們,苦練本領、用情用愛迎接更多挑戰(zhàn)。
黃玉翠
“無影燈”下“無名英雄”
無影燈下無法投射她忙碌的身影,卻記下她辛勤的汗水和閃光的足跡。作為一名手術室護士,市第六人民醫(yī)院手術室護士黃玉翠,用實際行動證明:就算不站在光里也一樣是英雄。
手術室護士是手術過程的重要參與者。很多人以為手術室護士就是簡單地遞鉗子剪刀,殊不知這背后都是學問。一場簡單的手術,要準備50多件器械;稍微大型的一臺手術,需要準備的器械有兩三百件。以手術剪刀為例,別看它們樣子差不多,但用途千差萬別,線剪、組織剪……各種手術剪刀功能完全不同!斑f什么、怎樣遞、什么時候遞,這些都有講究!秉S玉翠說。
剛踏入工作崗位的那一年,黃玉翠就被分配到了手術室這個充滿挑戰(zhàn)與未知的地方。她還記得,第一次直面死亡,是在一臺持續(xù)了七個多小時的復雜手術中。患者傷情嚴重,盡管醫(yī)護團隊全力以赴,但最終仍未能挽救生命。那一刻,手術室內(nèi)肅穆而沉重。那一刻,她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命的頑強與脆弱。她意識到,在這個科室,每一天都在與死神賽跑,每一個生命都顯得格外珍貴。同時,她也更加關注患者的心理需求,用溫暖的話語和細膩的關懷給予他們力量與勇氣。
2020年10月,剛參加工作三年的黃玉翠被提拔為護士長,成為當時全院成長最快、最年輕的護士長。她常說:“我很熱愛這份職業(yè)。”工作之初,黃玉翠習慣了下班后依然留下來幫忙或者學習,如今成了護士長,但凡有新手術開展、新技術運用,哪怕是休息日她也要回院,生怕落后了。
“手術室護士跟其他科室不同,病人和家屬都不認識我們,我們就像‘隱形人’一樣。”黃玉翠說,每當一臺手術順利完成,病人得到及時搶救,她就感到特別開心,“手術室護士就像是無名英雄!
李文鳳
為患者重新搭建“生命通道”
打針、輸液、送藥……這是人們印象中護士的日常工作,市第六人民醫(yī)院腫瘤血液科護士李文鳳多了一項工作內(nèi)容,她是一名靜脈治療專科護士,哪里需要就往哪里跑,為一個個特殊且外周靜脈條件極差的患者搭建新的“生命通道”。
隨著科學技術的發(fā)展,從最基本的頭皮鋼針、外周留置針、CVC導管,到PICC、輸液港導管等,輸液工具越來越先進。PICC全稱為“經(jīng)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”,是指在B超引導下,將一根導管從患者肘部或上臂靜脈穿刺置管,用于7天以上的中長期靜脈輸液治療,或用于需要靜脈輸注高滲性、有刺激性藥物(如化療)的輸液治療。
2019年,李文鳳被推薦外出進修學習,通過考核取得了靜療專科護士及PICC置管資格證,成為當時醫(yī)院為數(shù)不多的靜療?谱o士。學成回院后,她帶著同事們規(guī)范了靜脈留置針的固定、沖封管方法、靜脈采血、中心靜脈導管的維護,這為長期靜脈輸液或者需要化療患者帶來福音。
一位男性肺癌晚期患者,外周靜脈條件很差,每次輸液時都讓管床護士感到頭疼,每回要扎上兩三針才能輸液。大家都建議他進行PICC置管,但家屬一直不同意,到了后期,他出現(xiàn)呼吸功能衰竭,日夜需要用機器控制輸注平喘藥物。李文鳳動之以情,曉之以理,用專業(yè)知識分析置管的利弊,最終打消了家屬顧慮。在患者已不能平臥且不能長時間保持一個體位的狀態(tài)下,李文鳳冷靜嫻熟精準操作,成功為患者建立了一條持續(xù)、穩(wěn)定的藥物和營養(yǎng)輸送途徑,為其延續(xù)生命搭建起了一條“生命通道”。
董麗霞
做“生命加油站”貼心守護者
血透中心是一個特殊的科室,血透護士也有特殊的使命——讓生命“透”出希望。血透中心收治的是尿毒癥患者,護士負責為患者提供透析治療、生命體征監(jiān)測、并發(fā)癥預防及護理等相關服務。
市第六人民醫(yī)院血透中心護士、主管護師董麗霞從事護理工作20年,曾在重癥監(jiān)護室工作8年,后在血透護理崗位工作至今。董麗霞和同事用堅守、責任和專業(yè)技能守護患者的生命,讓血透患者看見希望之光。
市第六人民醫(yī)院血透中心每天要接待170多名患者,按規(guī)范治療要求,每位透析患者上機治療時間是4個小時。護士們每天三班倒,直到深夜最后一名患者透析結束離院為止。這是一個工作量非常繁重的部門,血透護士往往需要身兼數(shù)職,隨時應對突發(fā)狀況。
“只要患者的血液一分鐘沒有回到體內(nèi),護士的心就一分鐘不能放下!倍愊颊f,血透護士要有過硬的操作技能,還要有很強的責任心、耐心。每位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貧血,每一滴血液都格外珍惜,血透中心一直堅持組織業(yè)務學習,強化?浦R,苦練各項操作。
由于長時間透析,患者會有較大的心理負擔和經(jīng)濟壓力。董麗霞說,除了用飽滿的熱情、溫暖的語言、真摯的眼神、嫻熟的護理技術為患者排憂解難,更主要的是善于觀察,及時發(fā)現(xiàn)患者的心理變化,做好心理疏導工作!霸谶@里,生命是脆弱的,又是頑強的!彼f,生命在一輪輪透析中生生不息,她也將全心全意做好守護者。
熊春艷
堅守“點滴”之愛 勇做護理“神槍手”
任時間穿梭往來,她始終堅守這個平凡瑣碎卻純潔神圣的行業(yè),用自己高超的穿刺技術,勇做護理“神槍手”,幫助患者完成治療。她就是市第六人民醫(yī)院門診輸液中心組長、主管護師熊春艷,在這份反復循環(huán)的工作中,沒有驚心動魄的豪言壯語,沒有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,她一做就是20年。熊春艷說,只有堅持用熱情和專業(yè),重復踐行著對生命的尊重。
補充體液、輸入藥物、提供能量……輸液猶如建立生命的“黃金通道”。從業(yè)之初的熊春艷,見到手就興奮,總要認真研究一下每只手的血管,在家里也時常拿蘿卜、止血帶模擬靜脈穿刺,看是否“快準狠”。很快,她從進針位置、角度、深度等各方面摸索出了一套提高成功率的進針手法。進針神速,推注藥物勻速,拔針干脆利落,技術非常嫻熟……同事們贊嘆她像出神入化的“無影手”!
作為醫(yī)院里靜脈輸液的高手,被譽為“神槍手”的熊春艷不僅是一位技術高超的護士,更是一位富有同情心和責任感的白衣天使。
“熊護士,快來,有個燙傷患者情況很糟糕,我們需要你的幫助!”“手術室突發(fā)情況!”……每一次緊急呼叫、每一次深夜奔波都讓熊春艷感到緊張和焦慮,但她知道,必須保持冷靜和專業(yè)。每當她看到患者的病情得到緩解,看到家屬感激的目光,她的心中都會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滿足和幸福之情。她知道,她的付出和努力是值得的,因為她在用自己的方式守護著每一個生命。
長期的輸液工作平凡又瑣碎,如何保持熱情和干勁?熊春艷說,設身處地想想,患者很不容易,自己能夠理解他們的處境,想盡自己所能去幫助他們。“當我看見患者手上靜脈穿刺成功回血的那一刻,成就感會油然而生!”熊春艷說,患者的一個小眼神,一句認可,都會讓自己動力十足。
策劃/統(tǒng)籌 惠州日報記者黃尉宏
本版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李芳娟
本版圖片 惠州日報記者許文昌